继10月文远知行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后,近日,小马智行也登陆纳斯达克,成为今年以来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IPO(首次公开募股)。此外,证监会今年年中曾披露,Momenta已经通过境外上市备案程序,确定拟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,并发行不超过6335.29万股普通股,预计在年末或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。而自动驾驶产业链企业禾赛科技去年2月成
功在纳斯达克敲钟,成为“激光雷达第一股”。
资金投入高、回报周期长 全球融资是募资有效途径
近年来,国内自动驾驶产业链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美股上市。此外,还有不少企业正在冲刺港股IPO,例如希迪智驾、佑驾创新等智驾企业。为何这些企业热衷于境外上市?归根结底,融资是这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,而境外上市是融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。
成立已有8年的小马智行,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。截至目前,小马智行已先后完成7轮融资,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3亿美元,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、IDG资本、五源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,以及丰田汽车、一汽集团等知名车企。公开数据显示,小马智行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总营收超过了1.79亿美元。其中,在Robotaxi(自动驾驶出租车)业务领域,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6839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7180万美元。2024年上半年,小马智行的营收为2472万美元,同比增长101.2%,净亏损5132万美元。其中,营收主要来自于Robotruck(自动驾驶卡车)服务,为1803.5万美元,营收占比73%;Robotaxi服务的营收占比从 2022年的13.1%降到2024年上半年的4.7%。
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向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谈到,目前大多数自动驾驶企业都是初创公司,对资金有着巨大的需求量,尤其技术研发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支持。众所周知,自动驾驶行业资金投入高、回报周期长,亏损是产业链的常态。作为典型的“烧钱”赛道,企业对于融资和IPO的需求十分迫切。“小马智行如果能通过上市完成募资目标,将为其技术研发、市场扩展及人才引进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。”
对于文远知行来说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该公司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同比下滑23.86%、17.82%。2021~2023年亏损额分别为10.07亿元、12.99亿元和19.49亿元,2024年上半年亏损8.82亿元。这3年半,公司累计亏损超50亿元。文远知行方面解释,该公司前期为研发、管理和销售做了重大的前期投资准备,以快速发展技术和扩大业务,未来还将继续在研发、管理和销售费用方面进行大量投资。值得注意的是,文远智行2021~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远超营收,分别为4.43亿元、7.59亿元、10.58亿元、5.17亿元,分别占对应期间营收的320.7%、143.8%、285.5%和344.1%。
“这是大多数自动驾驶产业链企业所面临的现实。”全联车商投资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在接受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行业高投入、长回报周期的特性,使得研发成为保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,而面向境外及全球融资成为企业筹集资金最有效的途径之一。
境外募资灵活便捷 有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
陈晖表示,相对而言,美股和港股对于企业近三年盈利的要求不算严格,只要有技术研发或其他优势能总体符合一定条件即可。美股IPO相对门槛不高,上市成本较低,市场及行业包容度较高。一些在国内无法满足盈利等硬性指标的企业,只要总体情况符合美股相关上市要求即可上市。而且,纳斯达克交易所提供了3套上市标准,允许那些营收较低或利润为负的企业按照市值的上市标准上市。这样,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上市路径。
与美股一样,港股上市门槛也较低,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美股融资机制与再融资更加灵活。如果企业在港股上市,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发行、债券发行等融资活动。总体而言,自动驾驶产业链企业在美股或港股上市,能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,有利于获得国际资本关注。
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向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谈到,美股属于“宽进严出”型:自动驾驶产业链企业上市后,股市对于公司治理结构、财报及信息披露都有较为严格的监管要求,为了符合股市的监管要求,上市公司必须建立更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,包括透明的信息披露、独立的审计机制等。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,也能帮助上市的智驾企业提高管理效率,降低运营风险。
曹鹤认为,对于未来成长性良好的高科技企业,美股不仅上市门槛相对宽松,而且融资环境也更加成熟。这些企业在美股上市,不仅可以让公司按照国际化规则发展,也能吸引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,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助力自动驾驶“出海” 与海外布局相辅相成。
曾欣指出,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,仍然是国内企业全球融资的重要渠道。特别是在近期,国内企业对美股市场的